顯示文章

這裡允許您檢視這個會員的所有文章。請注意, 您只能看見您有權限閱讀的文章。


文章 - lavitahu

頁: [1]
1
閃光燈該開還是最好開一下...

而且還要打跳燈是吧? ;D

2
 感謝JOE的說明
對於我提出部分問題回答十分地清晰也詳盡

我認為任何型式的比賽
在主辦單位與贊助廠商以及選手這三方面
都有著契約關係

若是這想法是成立的
那麼選手的報名以及繳交報名費
以及主辦單位的接受報名
應等同於契約的成立

若上述一段也是成立的
那麼對於契約內容是不是應該於契約成立之前
就應詳細規範?
而對於契約內容未定之處
或是更動契約內容的方式
是否契約雙方(或多方)有著相對應的權利義務?
有些契約內容
等到賽前選手會議時才加以協定
其實對於契約雙方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方式

我認同協會的舉辦地位
也認同協會所舉辦的比賽
更認同這比賽需要以商業方式經營
(畢竟WBC也不是社團法人,而是商業公司)
我所期待的是在每一年的比賽之前能看見
更多的比賽賽制與規則的透明與確定
更多的關於舉辦組織的結構與分工資訊
(例如,比賽籌備委員會的組成與運作方式;技術委員會的組成與運作方式)
以及更少的臨時協商與口頭約定

我喜歡從選手的角度提出問題
畢竟越多的選手參與某種方面代表著比賽的越加成功
其實很多的決策過程裡
我建議不妨加入一些選手代表參與
(比如由當屆參賽選手選舉提出數位代表)
就好像大學聯考也要一些大學生參與模擬
這樣比如關於入圍者的資格取消等等裁決與申訴機制
才能更加完善
也才能更好的保護主辦單位、選手以及贊助廠商

我相信大部分關心比賽的人
都能感受主辦單位希望能幫助選手的努力
我也認同主辦單位的用心
也希望所有關心與認同的人都能提出各種想法與建議
讓這個比賽越來越好
我想主辦單位也樂於見到相關的討論與建議的

3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2007年TBC
« 於: 七月 25, 2007, 02:04:47 pm »
關於總決賽與入圍賽這兩個新名詞
在相關規定裡沒有詳細的定義
尤其是總決賽
其比賽方式、比賽時間日期等等
都沒有相關說明
是不是能做個正式的解釋呢?

是不是總決賽就是規則裡說的複決賽的決賽啊?
那關於入圍賽呢?
此外還有關於優勝選手同意書的內容
為什麼需要到優勝選手名單出爐後才能公布?
另外喪失代表權的部分
其撤銷決策流程以及申訴方式都未有所規範
這些疑問若是留到賽前選手會議才討論
可能會有點來不及



4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咖啡因含量
« 於: 七月 01, 2007, 01:30:03 pm »
咖啡因的確會因烘焙而流失
主要流失方式是因為昇華後以氣態散出
由於在烘焙條件下其化學活性相對穩定
所以經化學反應而使咖啡因轉變成其他物質的比率可以忽略不計
但因為咖啡因昇華點為約180度C左右
再加上咖啡豆的重重障壁所以實際流失量不多
的確GC-MS可以證明有流失
但由於烘焙後咖啡豆失重
所以若是去比較生豆與烘焙後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比率
將會發現咖啡因含量比率不降反昇
我手邊的資料阿拉比卡烘焙前1.2%烘焙後1.3%
羅布斯塔烘焙前2.2%烘焙後2.4%
這組數據並未詳細指出實驗條件
但是相信之間的比例應該是可信的


關於烘焙度與咖啡因含量多寡問題
我不清楚
深焙較易於溶出咖啡因
這論點理論上是如此
但是要看沖煮方式
濃縮煮法是比較像是
將水流接觸到的咖啡粉裡的物質洗出
而不是溶解出
其他較長時間煮法則是會有相當比例的溶解作用發生
所以以濃縮煮法是不是也會造成
深焙與淺焙豆其釋出咖啡因含量上有明顯差異
這點我是存疑的

咖啡因差距2~3%這句話我認為是有問題的
由前述中數據可見
就算是使用純羅布與純阿拉比卡相比
差距也不過1%
這是第一個問題
不同沖煮方式若是最終咖啡濃度相同的條件下
應該是煮不出2%的差異這是第二個問題
要是再加上考慮不同沖煮方式最終濃度差異可能有數倍之多
這差別不只是咖啡因而已,這就不可能
去單純比較咖啡因濃度不同所造成的差異了
第三個問題是人體感覺有沒有
應該要看咖啡因于血中濃度的差異
這跟人有多少體重、喝多少咖啡、咖啡中咖啡因含量(不是濃度高低)、
咖啡因於人體中半衰期長短(吸煙者半衰期短,所以喝的多)、
腺嘌呤接受器對咖啡因的敏感程度等等都有關係
所以咖啡因對於大白鼠的半數致死量
是192毫克/公斤
這樣的表示方式代表著
體重越重可能對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差距就越不敏感
就算體重相同
喝咖啡的量也一樣
還是會有一半的人可能與你的感受是不同

最後要來看的是咖啡因對於味覺是有貢獻的
人對咖啡中苦味感受約有10%是由咖啡因貢獻的(另有一說是10-30%)
若真的有兩到三%的咖啡因差距(照前述數據,算兩倍濃度好了)
那就代表著多出的2-3%咖啡因將多貢獻出20%的苦味感受
這20%明不明顯?
我不知道,可能要實測才算數
但是別忘記對咖啡的味覺感受是綜合性的
且各味道支件是會互相影響牽制的
可能這咖啡因差距可以造成整體味覺感受的劇烈改變
也可能是在互相牽制之下化為無形
我個人對於相同配方的低因豆與正常豆之間
是可以感受出明確的不同
但是這僅是由於咖啡因有著1.2%的差距?
(我是喝含量1.3%的正常與低於0.1%的低因)
還是因為去咖啡因處理造成其他風味的改變?
我不敢說
但是單就苦味程度上而言
個人感覺的確是明顯的




頁: 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