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主題: 如膠似漆?若即若離?談詭譎的R&B關係  (閱讀 16358 次)

0 會員 與 1 訪客 正在閱讀本文。

離線 Marco

  • Jr. Member
  • **
  • 文章數: 53
  • 評價: +1/-0
    • 檢視個人資料
如膠似漆?若即若離?談詭譎的R&B關係
« 於: 五月 15, 2007, 03:29:46 pm »
多年前我去過美國玩了半個月,別誤會是為了見識老美espresso跟義大利有何不同,我還沒對咖啡狂熱到那種地步,如果不是因為朋友有幾場MLB的內野球票, Vivace、Peet's.....並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。欣賞專業棒球,守備遠比攻擊來得精采。九個守備位置裡,有二對組合關係非常重要,一對是二壘手與游擊手,另一對是投手跟捕手,經常可以聽到或看到媒體拿這二對來幽默,因為太有趣了。

我們常形容二個人默契好,不用講話,只要一個眼神交流就OK了,對二游關係來說,這還不夠,因為球打出來連眼神交會都來不及,這二個人要像孿生兄弟般的意念相通,打者擊出中線球穿越投手後,誰左誰右,誰前誰後,誰去接,誰補位,就像是排練多次的劇本,萬無一失。常常聽到老外主播會說:哇喔,漂亮雙殺,看來謠傳他們是同志應該是真的。台灣的棒球界二壘手跟游擊手在練習的時候,甚至經常要互相對調,為的是熟悉對方面臨的狀況,來替對方設身處地。

二游關係跟咖啡的Roaster & Barista像不像?台灣很多店都是R即是B,B也是R,輪休的時候就互相cover工作執掌。甚至大多數自烘的小型業者,根本就是一個人做二個人的事情,校長兼撞鐘。

投捕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,因為這二個人永遠不會互換角色,也沒有規定誰才是主導的老大,誰該聽誰的。經常出現一種畫面:

一壘有個腳快的跑者,上來打擊的是敵隊最猛的右打者,投了第一球外角低的變速球,被揮棒打成一壘方向界外。這時對方暗號頻頻,蠢蠢欲動。捕手認為對方會有跑打戰術,第二球應該投在內角高,用速度去壓制打者,意圖讓球留在內野,爭取雙殺機會。投手卻覺得打者上一輪上來被他外角低的變化球調中,揮棒落空被三振,應該故技重施,不要冒著被打出去的危險。所以捕手拼命換暗號,投手也拼命搖頭。最後免不了二人要來個投手丘會議,決定先投速球在大內角,揮不揮無所謂,好替下一球外角低球做準備,如果爭取到二好球,打者勢必要跟球,揮棒動作延後,這時再用球速來對決......

投捕關係跟咖啡業的R&B像不像?很多店家不是自己烘焙,而是委外熟豆供應的。或是較大型的自烘店家,好幾個barista輪班,roaster只有少數人,甚至還要負責分店的豆子。這跟MLB正常一隊有三個捕手,投手卻有十個以上的情形幾乎一致。

我喜歡喝咖啡,但咖啡不是我的職業,所以我不會神經病的叫我老婆小孩去練15分鐘12杯咖啡,也不會叫他們拿著烘焙表格去跑曲線,當然是什麼事情都自己來。這些年來,發現這樣有好也有壞,好的是溝通容易,廢話,我自己跟自己溝通當然容易。壞的是,人畢竟是人,自己經常被自己騙了,找不到問題的方向。隨著時間過去,好像知道的越來越多,卻發現真正懂的部分越來越少,強烈的感受無法兼顧烘焙與沖煮同時進步。所以我開始懷疑外頭咖啡這一行,是不是應該R≠B, R&B就是R&B,不要R=B,讓二個獨立的個體,去尋求通才之內的專才機制,這樣會不會更好一點?

就像棒球中的投捕關係,Roaster是捕手,他知道投手的能力,球速怎樣,會投幾種球,也知道打擊者的死角,什麼位置他打不好,他也知道後面的裁判今天的好壞球判定口味,他更是全場唯一面對的方向跟所有人都相反的,要有客觀判斷能力。Barista是投手,一個最終結果的執行者,捕手設計出來的配球交付給他來操刀,他也是正面距離打擊者最近的人,他除了精確的執行之外,也要反應當前的狀況回饋給捕手。好啦,那個站在打擊區裡被你們設計的人,就是顧客Customer。他會不會揮棒落空,心甘情願下次還要花錢再來,就看R&B的功力了。

Roaster、Barista、Customer,RBC之間究竟是一個雙向的鏈結,還是一個錯綜的三角關係?這個答案正隨著時代變遷在更動中,最起碼台灣是這樣的.....

跟顧客直接接觸的人是barista,從客人回饋的態度、意見,甚至是收銀台裡的數目上,barista很清楚今天客人滿意與不滿意的結果和理由。這些回饋,很可能是非專業的批評,或是客人一廂情願的認知,但是無論如何,服務業的本質,就是讓專業的來服務不專業的。每天barista要忠實地彙整意見給 roaster瞭解,提供他修正的參考。Roaster怎麼做?那不重要,重要是他先知道barista需要什麼,才能給出一個讓沖煮人發揮的產品,讓他去替豆子來代言。二者之間,有協調溝通,有互助合作,更有很大一塊是彼此監督品管的關係。

我們說別人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,宛如籃球界的 Michael Jordan的時候,經常是有二個含意,一個是尊敬,人要做神的事,匯聚了掌聲與目光是理所當然。另一個是心疼,可能他受限了現實,必須事必躬親,環境也不允許有幫手,也可能是剛愎自用,容不下幫手的存在,只習慣了自己來。台灣是小地方,咖啡業的規模也不大,許多獨立型態的小咖啡店,老闆每天店門拉開以後,就像穿上公牛隊23號球衣,身兼數職,鞠躬盡瘁。這樣能不能有好咖啡,也許可以,但是能維持多久,很難說了。上帝可能不用休假,但一定也有偷懶的時候吧。

------
這是一篇藏在blog的草稿,在我看了Tim的訪問內容以後,發現他們維持進步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,就是不能孤獨,不能悶著頭去研究,Tim強調R&B要一起杯測,經常溝通,傾聽、思考、分享、傾聽、思考、分享....最終得到一個好結果固然可喜,溝通的過程可能收穫更大。也許在台灣很多個體戶的小店無法將roaster跟barista分工,但是如何去找到一起成長的伙伴(不是fans),避免過度自信的無助,這是不是老闆們每天打烊以後該思考的問題。

離線 george

  • Jr. Member
  • **
  • 文章數: 57
  • 評價: +4/-0
    • 檢視個人資料
    • 咖啡鍊金術
回覆: 如膠似漆?若即若離?談詭譎的R&B關係
« 回覆 #1 於: 五月 17, 2007, 12:47:43 am »
說的真是好
這也是我現在思考的問題
我從我的店退下來後
現在在試著烘焙
又一個B要去做R的血淋淋例子.....
只因我找不到一個會聽B意見的R......
也就是說台灣沒有一個真正的烘焙品牌
也沒有給B足夠的尊重
這是我看到的現狀
希望從零開始, 未來會更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