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presso Discussions(Public Area) > Mano
leveling的手法
simba:
這是Schomer在抹平階段稱為 evenly distribution的手法,早期Schomer還用平底的填壓器時,最後這個將粉中間挖成碗狀的動作,形成凹狀,靠近濾器圓週的粉會比中間略多,在填壓完成後,其實可造成類似歐規弧面填壓器的填壓效果.
我由去年底開始用歐規填壓器,個人覺得這個歐規填壓器清晰度比傳統平面填壓器要好;如果已經使用歐規填壓器,我認為這個中間挖粉的動作應可以省略,或配合他種leveling動作.
Marco:
--- 引述: selaphi 於 四月 01, 2007, 11:59:59 am ---想請問一下,挖出一個碗型和刮平這兩種方法,除了控制粉量外,會不會造成其他的影響??因為在填壓前,如果挖成碗型不是會造成粉的厚度在中央和旁邊不同了嗎??這樣填壓下去的狀況,會不會和刮平的狀況產生什麼不同 ??? ??? ???
有人可以說明一下嗎,謝謝!!
--- 引用結尾 ---
我不敢說二種方式誰比較厲害,我的看法是所有的裝粉、整粉、壓粉技巧,都只有一個測試辦法:
~先用裸裝把手檢視,快速、準確、穩定的前提下,出現side channeling的機率高不高,確定適合我的人、我的tamper和我所慣用的豆子狀況,最後才會進到實際試喝比較的階段。
裝粉、整粉、壓粉的過程裡,通道效應(side channeling)的風險無所不在,察看濾器底部孔隙,不管是中間先流,還是圓週先流,只要不是所有孔隙同時出現咖啡,就有通道發生的可能。流出來的咖啡是歪的,也是通道。沒匯流在圓心,有通道。太快泛白,也可能通道.....有通道效應表示熱水對咖啡粉餅有不公平的地方,無情的懶惰水不斷地在欺負粉餅最脆弱的部分。
而任何一種barista手法幾乎都以消滅通道為最主要目的,尤其尤其是靠近濾器邊緣的部分。
年輕的老頭:
--- 引述: mojoscott 於 三月 29, 2007, 12:21:06 pm ---
--- 引述: fagot 於 三月 29, 2007, 12:14:38 pm ---蓋子再+1
原因是裝完粉它就在我視線正前方 想不拿都很難~可能要花點時間改XD
--- 引用結尾 ---
你們這些人,用蓋子的,再扣一分!
哈哈
雖然我也會用蓋子...
--- 引用結尾 ---
我想問一下用蓋子會扣分的理由 ???
Joe Hsu:
我想問一下用蓋子會扣分的理由 ???
[/quote]
這規定係針對Barista競賽,在技術評分的部份,最後會評定整體的清潔項目,由於用磨豆機蓋子去刮粉,容易導致細粉跑到蓋子溝槽細縫內,一方面這些微量的粉容易受潮難清裡(比賽可沒有吸塵器供選手使用),二方面萬一子蓋附著的受潮粉,掉落入粉槽內,雖量微但都會增加沖煮的變數,因此算不好的動作.
真的要刮粉,可自備輔助工具,例如類似調棒或特製的刮刀都行,因為專供填粉抹平時使用,所以不會有磨豆機蓋子的問題.
當然,這是延續WBC競賽評審的要求,各位可以當作他龜毛,自己的店,高興怎麼用,就怎麼用吧..
kljay:
請問一下,如果使用有自動分量器的磨豆機(例如我在歐舍看到過的Mahlkönig馬可尼定量磨豆機),要如何做刮平的動作?
濾器放入剛好的粉量,不可能再刮掉吧。
導覽
[0] 文章列表
[#] 下頁
[*] 上頁
前往完整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