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文章

這裡允許您檢視這個會員的所有文章。請注意, 您只能看見您有權限閱讀的文章。


文章 - Marco

頁: 1 [2] 3 4
16
Macinacaffe / 回覆: flat or conical
« 於: 六月 10, 2007, 12:48:12 am »
HB forum最近有篇文章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(SEM) analysis of ground coffee,po出了一些電子顯微鏡下的照片。

17
General Discussion / 如膠似漆?若即若離?談詭譎的R&B關係
« 於: 五月 15, 2007, 03:29:46 pm »
多年前我去過美國玩了半個月,別誤會是為了見識老美espresso跟義大利有何不同,我還沒對咖啡狂熱到那種地步,如果不是因為朋友有幾場MLB的內野球票, Vivace、Peet's.....並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。欣賞專業棒球,守備遠比攻擊來得精采。九個守備位置裡,有二對組合關係非常重要,一對是二壘手與游擊手,另一對是投手跟捕手,經常可以聽到或看到媒體拿這二對來幽默,因為太有趣了。

我們常形容二個人默契好,不用講話,只要一個眼神交流就OK了,對二游關係來說,這還不夠,因為球打出來連眼神交會都來不及,這二個人要像孿生兄弟般的意念相通,打者擊出中線球穿越投手後,誰左誰右,誰前誰後,誰去接,誰補位,就像是排練多次的劇本,萬無一失。常常聽到老外主播會說:哇喔,漂亮雙殺,看來謠傳他們是同志應該是真的。台灣的棒球界二壘手跟游擊手在練習的時候,甚至經常要互相對調,為的是熟悉對方面臨的狀況,來替對方設身處地。

二游關係跟咖啡的Roaster & Barista像不像?台灣很多店都是R即是B,B也是R,輪休的時候就互相cover工作執掌。甚至大多數自烘的小型業者,根本就是一個人做二個人的事情,校長兼撞鐘。

投捕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,因為這二個人永遠不會互換角色,也沒有規定誰才是主導的老大,誰該聽誰的。經常出現一種畫面:

一壘有個腳快的跑者,上來打擊的是敵隊最猛的右打者,投了第一球外角低的變速球,被揮棒打成一壘方向界外。這時對方暗號頻頻,蠢蠢欲動。捕手認為對方會有跑打戰術,第二球應該投在內角高,用速度去壓制打者,意圖讓球留在內野,爭取雙殺機會。投手卻覺得打者上一輪上來被他外角低的變化球調中,揮棒落空被三振,應該故技重施,不要冒著被打出去的危險。所以捕手拼命換暗號,投手也拼命搖頭。最後免不了二人要來個投手丘會議,決定先投速球在大內角,揮不揮無所謂,好替下一球外角低球做準備,如果爭取到二好球,打者勢必要跟球,揮棒動作延後,這時再用球速來對決......

投捕關係跟咖啡業的R&B像不像?很多店家不是自己烘焙,而是委外熟豆供應的。或是較大型的自烘店家,好幾個barista輪班,roaster只有少數人,甚至還要負責分店的豆子。這跟MLB正常一隊有三個捕手,投手卻有十個以上的情形幾乎一致。

我喜歡喝咖啡,但咖啡不是我的職業,所以我不會神經病的叫我老婆小孩去練15分鐘12杯咖啡,也不會叫他們拿著烘焙表格去跑曲線,當然是什麼事情都自己來。這些年來,發現這樣有好也有壞,好的是溝通容易,廢話,我自己跟自己溝通當然容易。壞的是,人畢竟是人,自己經常被自己騙了,找不到問題的方向。隨著時間過去,好像知道的越來越多,卻發現真正懂的部分越來越少,強烈的感受無法兼顧烘焙與沖煮同時進步。所以我開始懷疑外頭咖啡這一行,是不是應該R≠B, R&B就是R&B,不要R=B,讓二個獨立的個體,去尋求通才之內的專才機制,這樣會不會更好一點?

就像棒球中的投捕關係,Roaster是捕手,他知道投手的能力,球速怎樣,會投幾種球,也知道打擊者的死角,什麼位置他打不好,他也知道後面的裁判今天的好壞球判定口味,他更是全場唯一面對的方向跟所有人都相反的,要有客觀判斷能力。Barista是投手,一個最終結果的執行者,捕手設計出來的配球交付給他來操刀,他也是正面距離打擊者最近的人,他除了精確的執行之外,也要反應當前的狀況回饋給捕手。好啦,那個站在打擊區裡被你們設計的人,就是顧客Customer。他會不會揮棒落空,心甘情願下次還要花錢再來,就看R&B的功力了。

Roaster、Barista、Customer,RBC之間究竟是一個雙向的鏈結,還是一個錯綜的三角關係?這個答案正隨著時代變遷在更動中,最起碼台灣是這樣的.....

跟顧客直接接觸的人是barista,從客人回饋的態度、意見,甚至是收銀台裡的數目上,barista很清楚今天客人滿意與不滿意的結果和理由。這些回饋,很可能是非專業的批評,或是客人一廂情願的認知,但是無論如何,服務業的本質,就是讓專業的來服務不專業的。每天barista要忠實地彙整意見給 roaster瞭解,提供他修正的參考。Roaster怎麼做?那不重要,重要是他先知道barista需要什麼,才能給出一個讓沖煮人發揮的產品,讓他去替豆子來代言。二者之間,有協調溝通,有互助合作,更有很大一塊是彼此監督品管的關係。

我們說別人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,宛如籃球界的 Michael Jordan的時候,經常是有二個含意,一個是尊敬,人要做神的事,匯聚了掌聲與目光是理所當然。另一個是心疼,可能他受限了現實,必須事必躬親,環境也不允許有幫手,也可能是剛愎自用,容不下幫手的存在,只習慣了自己來。台灣是小地方,咖啡業的規模也不大,許多獨立型態的小咖啡店,老闆每天店門拉開以後,就像穿上公牛隊23號球衣,身兼數職,鞠躬盡瘁。這樣能不能有好咖啡,也許可以,但是能維持多久,很難說了。上帝可能不用休假,但一定也有偷懶的時候吧。

------
這是一篇藏在blog的草稿,在我看了Tim的訪問內容以後,發現他們維持進步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,就是不能孤獨,不能悶著頭去研究,Tim強調R&B要一起杯測,經常溝通,傾聽、思考、分享、傾聽、思考、分享....最終得到一個好結果固然可喜,溝通的過程可能收穫更大。也許在台灣很多個體戶的小店無法將roaster跟barista分工,但是如何去找到一起成長的伙伴(不是fans),避免過度自信的無助,這是不是老闆們每天打烊以後該思考的問題。

18
Macinacaffe / 回覆: flat or conical
« 於: 五月 15, 2007, 12:31:53 am »
我是個卡布愛好者,小杯的那種卡布,我在一些從平行刀換成錐刀的店,卡布喝起來並沒有讓我有特別驚豔的感覺,甚至有些懷念以前flat burr的味道。但是我承認在espresso單喝上(或美式),我喜歡錐刀的味道多一點。

畢竟,除了刀片外,很多磨豆機的出粉口與撥桿設計其實不夠友善...
這一點非常有感受。

19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咖啡因含量
« 於: 五月 15, 2007, 12:24:41 am »
我常常在咖啡店喝一杯syphon就心跳加速的厲害
我在家喝espresso,連續二三杯卻很難身體有感覺
我喝自烘店的純阿拉espresso,不舒服中獎機率比用進口豆有羅種的還高

不太懂化學,只是自己飲用的經驗。
好像都跟micellar提到的烘焙深淺、時間,沖煮方式有關。

20
Macinacaffe / flat or conical
« 於: 五月 13, 2007, 03:56:07 am »
我知道這可能是個笨問題,但是在我很有限的飲用經驗裡,好的平行刀盤磨豆機並不一定就輸給錐形刀,平心而論我只覺得那是味道表現走向的差異,而不是優劣之分。

最近有點想買磨豆機,如果價錢接近(或不是考慮選項),我想請問各位是不是一定會選conical?

21
Mano / 回覆: First drop & total extration time
« 於: 五月 12, 2007, 01:50:06 am »
補充一下:我自己是第三秒流出第一滴,從按下開關算起25秒左右,將近16g粉取接近2oz(double)。
別人我不知道,peter你的豆子慣用烘焙度我覺得16g有點太少了。

22
Mano / 回覆: First drop & total extration time
« 於: 五月 12, 2007, 01:03:06 am »
一般老外講沖煮時間,所謂的dwell time,都是以熱水實際接觸咖啡的那一瞬間起算,我個人覺得比較合理。因為在第一滴流出之前的浸透階段(saturation time),影響味道的程度就很大了。所以我不大能接受從saturation time以後第一滴起算的說法,除非你把這段也獨立出來討論。

我用expobar brewtus,dwell time不太固定,我想這跟豆子狀況比較有關,烘焙度、排氣狀態、醒豆,還有自己味道的喜好。

23
Mano / 回覆: /alex/HX的放水技巧~~
« 於: 四月 17, 2007, 04:47:57 am »
我有疑問耶,要是動不動就調壓力來獲得適當的沖煮溫度,那不很慘?
有點慘,不然你可以學我去買Brewtus,就可以不用拆機殼,用按鈕的了...

今天豆子的狀況、或者今天這種配方適合幾度沖煮,不該是要在不調整的情況下沖煮嗎?
不該。除非是差異很小,小到可以喝不出來,或是你覺得可接受的範圍,亦或是你覺得做一個不一樣的粉餅可以解決掉。

如果放水可以解決溫度的問題,為何不用放水?
flush的量決定了中、後段的水溫曲線平不平,rebound time的長短影響前段水溫hump的幅度。
HB的Dan這麼寫:The flush amount tends to affect the mid-to-tail end of the curve. The rebound time ("pause before the pull") affects the very early part of the shot, either producing a prominent hump, a flat one, or if there's little or no delay, it disappears completely and the curve becomes more like a rising straight line that barely reaches the desired peak temperature (or worse yet, forms an inverted U as the temperature plummets soon after the extraction begins).

回到原問:到底怎麼放水呢?
水舞的觀察,蒸汽猛冒到水柱穩定成一直線,還有什麼細微的觀察呢?
如果你仔細的看過那段water dance的影片,水舞結束以後還放了約5秒才到達他的target temp。
flush是為了『回』到你設定的水溫,你如果不想那麼高溫或低溫,為什麼不選擇那個壓力來設定呢?
這問題我相信不至於出現在大多數的業者店裡,他們不會動不動就換豆子來玩死自己。

至於Dan會認為可以利用刻意的放大前段水溫的hump(萃取的前段溫度飆起來),來作為barista微調口感的手段,我個人覺得這招就很夠用了,也很好用,但前提是這樣搞,必須一開始就設定一個較為偏低的溫度(鍋爐壓力值),我實測(Schomer測溫)的結果,玩hump也影響到之後的溫差會變大一點,不過還算很合理的範圍。但這終究是玩家手段,在HB的討論裡幾乎所有業者都不喜歡flush-rebound-go來玩弄hump,因為沒時間等,要做生意要緊,反正flush and go確保起始水溫正確,過程溫差OK,就是最顧及品質的作法。

今天我們用太多玩家的角度去看HX機器,其實很不公平,而業者做生意也不會去買HX只有100cc的機器,小機器在你放完水舞之後,等一二分鐘再回去看,已經可以看到小水舞了,而商用機HX起碼也有250cc以上,這個效應就沒有那麼快發生。但是相對的,萬一做生意的大機器,生意很差,HX越大就可能是個負擔了,試想一樣的E61出水量,閒置後700cc的HX要放多久....

至於需不需要flush,不要說HX了,我的brewtus需要flush,雖然他溫差很小,但是閒置後(或是連續沖煮)沒flush或是flush不對,起始水溫會有將近2度的差異。據我所知,GB5跟Synesso也都需要flush。

24
Mano / 回覆: /alex/HX的放水技巧~~
« 於: 四月 15, 2007, 04:17:01 am »
我想我們是不是該回歸到正題,怎麼做?

我以前用Expobar Pulser的時候,看了很多國外的討論,發現不管是flush and go或是flush-rebound-go,其實都是要把自己機器的設計、設定,加上自己沖煮過程的習慣,來做一個沖煮動作的排程。我舉我自己的例子如下。

我習慣機器24/7開著,每次心血來潮要喝咖啡,機器一定是徹底閒置的狀態。
我的機器每秒出水約8cc,徹底閒置後,需要放水約30秒(水舞結束多約6秒)才可以達到正確的沖煮水溫。
我是喜歡較高的水位設定,較高鍋爐壓設定。
我動作算快的,那時用SJ磨豆,取下把手擦乾濾器,到做好粉餅鎖回去,平均約20秒。
我不喜歡做好粉餅去等放水30秒,除非我像Dan說的需要時間朝西雅圖方向作禱告。
~~~所以,我的流程是,cooling flush開始的第十秒,我開始動作去做粉餅,做完回來剛剛好趕上。也算是flush and go吧。

25
Mano / 回覆: /alex/HX的放水技巧~~
« 於: 四月 15, 2007, 03:56:15 am »
在鍋爐在上有一個約90度的鐵線(下面有白色塑膠環套)可以上下調整,就可以調整鍋爐內的水位高低,
以上為Proac網友提供

有圖:http://www.chriscoffee.com/images/890/Alex_Tech_4.jpg

26
Mano / 回覆: /alex/HX的放水技巧~~
« 於: 四月 15, 2007, 01:53:48 am »
一般的熱交換咖啡機是一個類似隔水加熱的子母機制,大鍋爐就像是個壓力鍋,設定1bar通常溫度都接近120℃,但是家用機設計的HX(heat exchanger)都很小,可能才100cc不到,這樣懸殊比例的大腸包小腸,儘管是隔水加熱,只要機器閒置,最終最終HX裡頭的水還是會跟大鍋爐的溫度趨於一致,所以需要cooling flush。要放多少?如果HX才100cc,是不是放100cc的水就夠了?當然不夠,除了HX並沒有那麼快降溫下來,也別忘記外頭大鍋爐的高溫環境一直沒有變。

簡單的說只要機器閒置到一個極限,外鍋爐裡頭有幾℃,表示裡面HX就是幾℃(也不會更熱了),放掉過熱的水來做cooling flush,就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。1997年tw.bbs.rec.coffee有一組La San Marco的數據:
外鍋爐壓力(bar)/ 溫度(℃)
1.3bar/ 124.08℃
1.2bar/ 122.64℃
1.1bar/ 121.16℃
1.0bar/ 119.62℃
0.9bar/ 118.01℃
...............
0.1bar/ 101.76℃
0.0bar/  99.90℃
所以說,是不是外鍋爐設定壓力低一點,就不用flush?不是,就算低二點,低好幾點,只要閒置夠久,裡頭的HX都會破百度。
至於flush的量,絕大多數的關鍵決定在閒置時間的長與短,決定在hx容積有多大。
而flush的量又跟沖煮水溫曲線的中後段有關係,放的越準,這段曲線越平。

打個比方,我用的XX豆子我知道合適他的水溫是94,我就拆機殼,調整外鍋爐壓力到94℃所該對應上的壓力值,假設是1.3bar,那表示要調整到壓力表頭的指針走到1.3bar的時候,鍋爐會停止加熱,加熱指示燈正好熄滅,以後我的機器在正常狀態下,沖煮水溫最高就是94℃。要煮的時候,開機,充分熱機讓閒置效應產生,我做好cooling flush,就會得到我要的94℃。
(每個牌子的機器設計內部HX管線直徑與路徑長度會不同,所以可能老張的機器94℃要設定1.2bar,小王的機器卻是1.4bar)
(那個鍋爐壓力控制的機制pressurestat,限制的不是一個點,而是一個區間,所以我調整完了以後指針的範圍就是在1.3到1.xx。高過1.3時加熱停止,溫度自然流失後,低過1.xx又會讓加熱啟動)
(過幾天我要換另一種豆子了,這次需要沖煮水溫90度該怎麼辦?拆機殼,調整p-stat)

27
Mano / 回覆: Al's Sweet Spot Rule
« 於: 四月 13, 2007, 04:46:54 pm »
Brasilia,Unic,Lavazza的訓練課程中...Esp.的初設定都是從Single調整起...(且重點都落在磨豆機的調整而非填壓...)
你說的就是Al's rule的精神。

然後看豆子...1oz甜蜜點20~30sec...之後的Double設定,2oz只需把萃取時間調到跟Single相同即可
這部分跟Al的所希望的結果就相反了,Al希望藉由研磨的調整,讓single與double流速不同,但『盡量』喝起來差異最小。
你說的比較像是粹取時間都統一,這樣的作法我也用了好幾年,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讓single & double味道接近,但我可以接受也享受這樣的結果,因為方便又實際,一台磨豆機就夠用,像我這樣在家裡玩也很受用。

這幾年...看到了美式聖經作風在台灣盛行...當時也被"誤導"了一些觀念...(自己也做了不少實驗...)
繞了一大圈,發現這一段路都白跑了,Pure italian style這句話隨著自己的Barista訓練中心開張,也必須被強化...
我想美式作風也會漸漸走回義大利作法的原點吧...(至少沒有一大堆矛盾...)
Al的概念大量源自於illy與cimbali的lab數據,應該都算很純種的吧,他自己有說This info was passed on to me by Dr. illy and his disciples, so I guess it is an Italian way of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single most respected scientific mind in the field of espresso. 您說的美式聖經不知道是指哪一本,如果是指Schomer的書,那也很義大利,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是他從義大利看回來,慢慢消化的。

我從國外論壇觀察到的現象,並沒有回頭尋根的趨勢,而是不管歐美,各地區因為資訊流通的便利,加上大量的業界交流,反而越來越有互相靠攏,互相修正的狀況,也就是沒有什麼所謂『正宗』的問題。國際上espresso的粹取概念其實很有共識,而是因為文化民情、市場需求而有所調整,同中求異的發展。

不是業者,僅個人意見。

28
Macchina / 回覆: 沖煮頭出水的流速?
« 於: 四月 12, 2007, 05:17:00 am »
1999年Al Critzer講了water debit

2002年Al又講了一次
,隔沒幾天Andy Schecter又解釋了一遍。

2004年,大家似乎想把這問題作個了結,包括Al、Andy、Dr. Joseph John、Jim Schulman、Ken Fox、Barry Jarrett、Paul Pratt.....等等,堪稱史上陣容最堅強的討論串,共有104篇

2006年Mike Liu先生又提了一次這話題,不過沒人接話。

好啦,五點了,複習完這些都失眠了....

29
Macinacaffe / 回覆: robur討厭的架橋效應
« 於: 四月 10, 2007, 11:29:33 pm »
Schomer很出名沒話說,可是Vivace裡頭的barista卻很少有誰被別人提到過,除了二個,一個就是Amy Vanderbeck,另一個叫做Lisa Parsons。根據Schomer自己的說法,這二個人煮咖啡像是在變魔術。

30
Macchina / 回覆: 沖煮頭出水的流速?
« 於: 四月 10, 2007, 03:35:12 pm »
如果流量太大
無法煮出細細連綿不絕的老鼠尾巴
可是有些機器好像是走外帶市場的路線,都把流量設計比較大
這對於想追求較專業的吧檯會遇到一些問題

這二點我不太以為會有問題,老鼠尾巴在大流量的LM上很正常,LM每秒出水接近E61 style的3倍。
外帶多跟水流量大好像也無關,外帶搶的是時間,每秒出水25cc跟每秒出水8cc的機器,沖煮的時間應該不至於有變化。

頁: 1 [2] 3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