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文章

這裡允許您檢視這個會員的所有文章。請注意, 您只能看見您有權限閱讀的文章。


文章 - Marco

頁: 1 2 [3] 4
31
Miscela / 回覆: 談espresso豆的single origin與 blends
« 於: 四月 10, 2007, 02:59:17 am »
Roaster對每種單品的解讀不同,很少有人會統一單品的烘焙度或是烘焙模式(就算統一了,生豆也不會乖乖聽話),不用多賣,只要三四種單品,意味著barista需要更多的沖煮變數組合來用。第一個難的是機器設備,我不知道要幾台磨豆機才夠用,請別說用一台慢慢調整就夠了的鬼話,我也不知道一台咖啡機夠不夠用,儘管是synesso之類的機器,各個沖煮頭可以獨立控溫,但也不是立刻調了就馬上能煮的。客人願不願意等,或是營業尖峰時段有沒有必要讓barista為了一杯SO,而拉下了產能,這都是很二難的事情。

所以我想,在台灣就算有業者願意在店頭供應SO espresso,先得有二套咖啡機跟磨豆機是跑不了,每天供應一種單品就好,不貪多可能比較可行吧。

32
Macchina / 回覆: 沖煮頭出水的流速?
« 於: 四月 10, 2007, 02:01:17 am »
去alt.coffee找答案吧,討論water debit的文章也是非常多。別忘了注意那個Al Critzer(就是Al's rule那位先生),他的ID是ACKC3380。

如果你懶得從1999年看起,coffeed.com有比較新的討論,Water flow rate - any research on effects?

33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Bairsta的薪水
« 於: 四月 04, 2007, 04:41:00 am »
我以前常常有機會在中壢或台北的咖啡館一待一整天,請恕我無禮,很多店的狀況不是那麼好,他如果請一個月薪3萬的barista,可能就要自己出去兼差了吧。

34
Mano / 回覆: /alex/HX的放水技巧~~
« 於: 四月 04, 2007, 04:30:41 am »
今天又試了一下,結果好像是一樣的,沖煮時溫度在上下1度間跳動,可是,放完了和開始煮的溫度卻不是你看到的,必須依慣例判斷要放水到幾度,像我的就要放到85上、下,沖煮時就會跑到90上下。不知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對,因為今天時間倉促,連假時,我會依neilpeng介紹的文章試試,有新的發現再po上來給大家參考。就先這樣啦……今天超累的。[yt=425,350]vr24YWQ7PUY[/yt]

真心建議先回頭看看這篇Dan Kehn寫的How I Stopped Worrying and Learned to Love HXs,還有這段影片[gv=475,325]195530524098073890[/gv]

我反覆看了幾次影片,我不知道您現在問題在哪裡。

一、
首先用的這個測溫線,在沖煮頭不出水的時候,或是上了粉餅沖煮,咖啡還沒流出的時候,所讀到的數據並沒有太大的意義,一定要水路貫通以後,測到的水溫數字才算正確。原因我不清楚,畢竟不是這方面專長。儘管如此,我仍然認為這個測溫線有他監控的能力(我用了一整年),因為只要Saturation Time一結束,咖啡流出以後所測到的水溫,跟我用Schomer測溫法,正好是線性相關,所以我早就丟了被我鑽孔的basket(我目前的機子不是HX,測溫線+0.1℃剛好等於Schomer測粉餅溫度)。我也看過同樣alex機子,同樣測溫線所拍的影片,咖啡流出後,全程溫差只有0.3度的。
二、
觀察water dance的時候改用NPF或單流嘴把手,或根本不看,把手拿掉只用耳朵聽,都會比用雙流嘴把手容易判斷。依您影片中看來,水是多放了,多放就不應該是flush & go(放完立刻煮),所以儘管測到的溫差還算小,但那卻非這台機子的真正能力。我猜,只是猜,alex跟大部分的家用機一樣,裡頭HX部分只有100-150cc,以E61出水量來推算,要清空HX約是20秒上下的時間,了不起多跑3-5秒來安心。
三、
你一直沒有說您的目標溫度是想要幾度,以影片來說(假設水放到剛剛好)得到90℃左右的水溫,表示這時候的鍋爐蒸汽壓設定(就是那個表頭)對應到的正確水溫區間,就是你看到的90℃左右,您嫌90不夠,那就去調高蒸汽壓力設定,反之覺得太高,就去調低蒸汽壓。不能誤會可以設定很高壓很高溫,就光靠放水不停的放水,來拿到很低溫的起始溫度來沖煮,E61+HX是很不錯的設計,但是還沒屌到那種地步。

我玩HX時間不長,不過還算有心得,你有需要我很願意用msn解釋給你。

35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Barista的工作內容
« 於: 四月 04, 2007, 03:14:59 am »
我覺得那是台灣的市場沒辦法讓barista只做咖啡吧,畢竟barista在台灣還不是像五星級飯店的主廚一樣被人尊敬,不過我自己還蠻苦中作樂的啦,畢竟從最基本的外場工作到店務方面的管理我個人覺得是每一個barista都必須去學習的,雖然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不過我覺得對barista們來說也是算是另一種專長培訓吧

Mauro Cipolla曾經在Tea & Coffee Trade Journal寫過一篇相關文章Training Italy's Baristas,可惜原文已經找不到了,這裡有中譯

文章很久,但是也許現實狀況依舊。

36
Mano / 回覆: leveling的手法
« 於: 四月 02, 2007, 02:42:03 am »
想請問一下,挖出一個碗型和刮平這兩種方法,除了控制粉量外,會不會造成其他的影響??因為在填壓前,如果挖成碗型不是會造成粉的厚度在中央和旁邊不同了嗎??這樣填壓下去的狀況,會不會和刮平的狀況產生什麼不同 ??? ??? ???
有人可以說明一下嗎,謝謝!!

我不敢說二種方式誰比較厲害,我的看法是所有的裝粉、整粉、壓粉技巧,都只有一個測試辦法:
~先用裸裝把手檢視,快速、準確、穩定的前提下,出現side channeling的機率高不高,確定適合我的人、我的tamper和我所慣用的豆子狀況,最後才會進到實際試喝比較的階段。

裝粉、整粉、壓粉的過程裡,通道效應(side channeling)的風險無所不在,察看濾器底部孔隙,不管是中間先流,還是圓週先流,只要不是所有孔隙同時出現咖啡,就有通道發生的可能。流出來的咖啡是歪的,也是通道。沒匯流在圓心,有通道。太快泛白,也可能通道.....有通道效應表示熱水對咖啡粉餅有不公平的地方,無情的懶惰水不斷地在欺負粉餅最脆弱的部分。

而任何一種barista手法幾乎都以消滅通道為最主要目的,尤其尤其是靠近濾器邊緣的部分。

37
Origin & Roasting / 商業烘焙的豆單排程
« 於: 三月 29, 2007, 11:28:42 pm »
如題,只是好奇的問題,對我這樣的玩家來說是用不上。

從前看roasters guild曾經有人討論過排程的問題,當時並沒有很大的感觸,能不能請自烘業者解釋一下這部分的作法及必要性。

38
Mano / 回覆: Al's Sweet Spot Rule
« 於: 三月 29, 2007, 09:02:45 pm »

(你看到Al's rule在哪裡了嗎?)

後來幾年Jim Schulman曾經以Al's Rule為藍圖,做出了espresso extraction space圖表,加上三段取樣論(test of thirds),來舉實例說明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當你正在尋找一個最正確的沖煮流速的時候(假設那個答案是27sec/ 60cc還沒被你抓到):
如果目前的研磨刻度太粗了,勢必讓粉餅阻抗不夠,流速變快,比如說15秒就流完了60cc,這時候必會是萃取不足的味道。
或是硬撐流完27秒,取到咖啡都滿出杯子來,得到將是過度萃取的結果。
(但是這時候這個流速下的產物,如果你用Lungo的方式比如說讓他流到20sec/ 90cc,以求前中後三段口感較為平衡,當然這不是你想要的產品,卻是可以入口,可接受的口感,反而比本來的15秒或是27秒的都好喝多了。)

相反地,假設你磨太細了,流速太慢,27秒才拿到15cc,那會得到像醋一樣極度的酸味。
或是硬要取60cc結果流了1分鐘,結果煮出比黃連還苦的espresso。
(但是跟前面一樣的概念,這種慢流速下,在萃取過度與不足之間,可以被找到一個還能接受的點,比如說是30cc/ 35sec的ristretto呈現,儘管那也不是你預設的味道。)

所謂抓研磨刻度的方向就是如此,最終你會找到那個最『標準』的27sec/ 60cc甜蜜點上,
或是在這調整的過程中,你選擇了一個最喜歡的味道所對應的不『標準』流速。

PS.(這段我自己說的,不干Jim的事)
比如說今天開門營業已經五小時了,,豆槽裡的豆子狀況已經跟剛開店的時候有了差異,這時候barista發現流速有差了,可能只是差一秒或二秒,還在控制範圍中,但是這時候吧台前仍是大排長龍。
試問你是老闆,這時候你會希望barista開始清磨豆機重新setting?還是希望他們看的懂Jim延伸出來的al' rule概念,來維持出杯品質的控制?
....................
另外
我想版主貼al's rule這篇的意義,在於:
1.這是七年前的事情。而且後來al's rule被許多知名的人士擴充與延伸,甚至加進了粉量、水溫與豆子狀態的變數,整個理論更趨完整。

2.這是一個業者的數據,一個店頭工作場所裡的經驗值,他們靠的最多是碼表,沒有微量秤。而且一台機器每天有很多人輪班。

3.研磨!研磨!研磨!al's rule從頭到尾講的就是研磨粗細的調整方向。

39
Mano / 回覆: leveling的手法
« 於: 三月 29, 2007, 11:37:20 am »
原本我也很喜歡蓋子..但是後來發現比賽用蓋子會被扣分.
我偶爾還是會用蓋子,原因是我需要刮成一個完美弧面的時候。

有一個叫做Scott的人......呃,不好意思這個Scott不是台中人,他是個拿過2006 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的人,叫做Scott Calllaghan,他用這種東西:http://www.pbase.com/teme/image/74846186.jpg,原文在這裡

40
有沒有獎金阿?

錢不重要,有獎酒我就拼了.....

41
Mano / 回覆: Al's Sweet Spot Rule
« 於: 三月 29, 2007, 09:01:43 am »
萃取量增加,萃取時間減少,那不就代表你在填壓時就必須減輕力量,讓水快速通過粉餅嗎?
不然該如何讓這樣結果呈現?
水快速通過在浸潤、膨脹的時間都被算在流下來時間上了?

馬姊,萃取量的增加&萃取時間減少,如果填壓的力道不減,粉量也不變動......那麼不就剩下研磨刻度可以動?
這是我想到的另一個方法。

文章裡說:

引用
  • 以30cc/ 30sec得到一杯完美的Espresso的結果為出發點。這二個數值當然視豆子而定,烘焙方式、烘焙度、配方比例的差異自然會導致基準點的變動。
  • 萃取量與萃取時間互為反比:
    當萃取量越多的時候,咖啡粉與熱水接觸的時間必須越短(避免過度萃取)
    反之,當萃取量縮減,咖啡粉與水接觸時間要增加(避免萃取不足)
  • Al公式:每增加5cc的萃取量,萃取時間要減去1sec。反之,則要加上1sec。
    例如,萃取量增加到45cc時,30-(45-30)÷5=27,萃取時間縮減為27sec。
    萃取量60cc時,萃取時間變成24sec。
  • 這個公式在0.75-2.5oz的Espresso合理限定內,都能迅速正確的獵取甜蜜點(Sweet Spot),有效地抓到令人滿意的成分,並維持過度萃取與萃取不足之間的恐怖平衡。
  • 控制的方式以調整研磨粗細為主要手段。

請看最後一句。

我想,大家不需要把Al's rule想成很複雜,他只是把他每天上班前做的事情寫出來,用數學的方式呈現而已。該死的是,他這公式很準。

站到機器前,伸伸懶腰,來個柔軟操,B.B.King的CD放下去,
磨豆子做一二個seasoning shot,然後拿起single那支把手,開始邊煮邊喝,
直到找到一個覺得好喝的,重做一杯,拿去給店長試喝。
店長說OK,我一看錶,喔,這杯是30sec/ 30cc。
因為店裡出杯是用double basket分成二個shot,一邊30cc,加起來60cc。
好,Al's rule算一下,得知60cc今天要用24秒。
然後哩?
回去用double把手煮啊,流太快就調細研磨,流太慢就調粗,然後煮到24秒剛剛好,
耶,大~功~告~成,搞定。

42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UKBC 2007
« 於: 三月 28, 2007, 08:43:42 am »
10% Toca de Onca (Brazil)這部份...是日曬還是水洗?不會跟上頭那隻50%的一樣是半日曬的吧?
Brazil Inglaterra Special Fazenda Toca da Onca

43
Macchina / 回覆: E61 style沖煮頭分水網拆卸
« 於: 三月 25, 2007, 08:12:50 pm »
那請教一下,裝回有什麼要注意的嗎?

墊圈有方向性,組合好水網,放在把手上,正常沖煮動作鎖回去


44
Macchina / 回覆: My way Alex的user
« 於: 三月 25, 2007, 05:37:06 pm »
請問各位ALEX or E61咖啡機使用者
個位在拆濾網有沒有什麼小技巧或是使用工具
可以比較容易拆下清洗
可否分享一下心得
謝謝

熱機的時候拆卸,大約五秒鐘吧。

分水網底部有一圈(或一片)突出,這裡是個施力點




一根湯匙


湯匙前端抵住分水網底部,匙身靠在沖煮頭邊上,槓桿原理,手往上提,分水網會往下擠


拆下分水網以後,湯匙換一頭,用抹布包住


清理一下沖煮頭內的凹槽

45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回覆: 觀察
« 於: 三月 24, 2007, 01:50:35 pm »
推好文...!! :)

原來marco不是業者阿...!?
我如果是業者,應該沒那個閒工夫在那個時間po文吧....

頁: 1 2 [3]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