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文章

這裡允許您檢視這個會員的所有文章。請注意, 您只能看見您有權限閱讀的文章。


文章 - Marco

頁: 1 2 3 [4]
46
Macchina / 回覆: My way Alex的user
« 於: 三月 24, 2007, 04:39:21 am »
小弟是My way alex的user
這機器似乎能見度不高
偶然發現這討論區
如果大家有使用alex  或是E61 機型
希望可以一起分享喔

專屬的有老外Dave的Coffeetime,有很多詳盡的Alex資訊,也有他個人的forum。Google也有Izzo Alex Users Forum

TMCHB也有文章可以搜尋。

看這裡的會員列表,好像就有好幾台Alex吧,至於其他E61 style的應該更多了。

47
General Discussion / 觀察
« 於: 三月 24, 2007, 04:13:33 am »
今天台北某大學有一場唱片公司跟樂器行贊助的自彈自唱比賽,我有幾個學生參賽。賽後回中壢的途中,其中一個孩子滔滔不絕地說他看到參賽者出的狀況,3號拖拍,8號哭腔,幾號又亂轉音...之類的,我聽著聽著突然覺得很羞愧,他們難得有機會跟來自各地的同好們同場競技,這些孩子很努力發揮他們自己觀察的能力,但是滿眼的不屑與輕蔑,所有的聚焦都在別人的錯誤或缺失上,這樣比一場聽一場下來,其實收穫很有限。我羞愧的是,這是老師的錯,老師應該事前替他們上一堂『觀察』的課。

跟在自己家裡,或是在樂器行教室裡不同,關起門來面對自己的時候,找缺點是重要的,這是一個順序的問題,優點已經存在的,不容易忘記或憑空消失,但是缺點經常是不知不覺的出現,你不趕緊消滅他,他會驚人的繁殖,直到吞噬了你原先所有的優點,最後讓你一無是處,所以當老師的永遠在注意你的缺點,提醒你不要犯錯。走出教室走出家門,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去多找一些優點回來補充營養,這些養分都在別人身上,你必須要好好地觀察,好好地判斷,好好地思考人家為什麼這麼做,把他的優點都想辦法帶回家來,變成自己的。

找優點遠比找缺點困難的多,這不是量的問題,而是優點很多不是那麼顯性的,觀察的角度正確,才看的到看的清楚。在找優點的過程裡,不能自我設限,不能事先心裡就劃了一張評分表,不要讓你自己的對錯標準,來影響了你觀察的站位。發現了別人的優點,不用當下立即做出判斷,『啊這我學不起來』、『呃這個我辦不到』、『嗯這招不錯,但是沒道理』、『結果我可以接受,但是過程不合常理』、『我已經有一招比這個屌了,不需要』.....這些念頭都不用出現太早,回家再說,一定要自己試試看,學學看,給自己一段時間看看自己能不能吸收的起來,到那時候再做判斷會比較精準。真的用不上?也未必,那可能是目前我的環境,我的程度還沒辦法領會,不用急著否定這些我們好不容易『偷』回來的東西,暫時記在心裡,放心,不會壞的。此一時彼一時,人的成長經常是階段性的躍進,誰敢說這些東西以後用不上?

我是個眼睛長在頭頂的咖啡玩家,曾經有一段日子覺得世界上除了西雅圖以外的espresso都是大便,台灣的那更是大便中的大便。我也以踢館為樂,挑三撿四,嫌東嫌西,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就是我的專長。在潛意識裡,我只想看到咖啡店老闆洩氣的眼神,被我擊敗的落寞,好讓我贏得我自以為是的被尊敬,甚至可以把戰果在msn上跟狐群狗黨們八卦一番。我聽不進去別人的解釋,反正只要跟我所認知的有差異,那一定就是別人錯了,我不會錯。所幸,我真的很慶幸,那樣病態的樂趣沒有維持多久,我開始發現設身處地的角度去觀察別人的優點,這會遠比踢館更有趣,縱然我不是業者,但起碼每次回家煮咖啡給自己時,都會有種『今天又學了一招』、『原來可以這樣弄』的愉悅。

我覺得現在的我,更喜歡在出門喝咖啡,而且每次都是高高興興出門,快快樂樂的回家。我不會去怪人家沒有濾杯分離,我只會想到人家拿下把手敲掉粉渣,到鎖回去按下沖煮鍵只有18秒。我不會去問老闆為什麼不一次只磨一杯份,為什麼不用秤量好,我只會讚嘆人家每次磨完裝完殘粉很少,每杯流速又一致。我也不會因為自己喜歡酸咖啡就嫌人家豆子炒太深,我只會好奇為什麼人家炒那麼深還可以很甜又不苦......我只是站位改變了,視角不同了,看的更多,越覺得突然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重新去思考,求知慾被激發,學習就有動力,收穫自然也比以前多太多。

對我一個玩家來說,我能在意的,可能只是我點的這杯咖啡從吧台到我面前這段路程發生了什麼事情。加上我以前的、現在的職業,可能會多注意到空間設計或是音樂的問題。如果我也是個咖啡業者呢?哇,我想每一家店我都能待上一整天來觀察吧,我的視角一定更廣,觀察更敏銳,我得珍惜我每一次出門喝別人賣的咖啡的機會與時間,不然,我何必出來幫別人找缺點,笑一笑,氣一氣,卻是空手而回?

踢別人屁股當然很爽,但是說真的,我們自己把屁股轉過來,被踢的滋味其實更不賴。都是觀察的角度而已,都是心態的定位而已,各位說是不是?

48
Mano / 回覆: Do you tap the portafilter with the tamper?
« 於: 三月 21, 2007, 03:34:21 pm »
是我想太多還是怎樣... :-\
基本上敲不敲這問題牽扯的太廣,
schomer tamp, staub tamp... whatever tamp
本質上其實就是對沖煮espresso有不同的看法!
可不可以稍微解釋一下,哪方面不同?謝謝

引用
我的作法是:
1.下豆近20克, 磨豆秤重15-16克
2.直接pf敲桌面數下
3.第1次輕壓, 左右tap兩下
4.第2次重壓+polish, 輕tap一下
5.第3次輕壓+polish, 手指+吹氣球清潔濾器周圍
6.上把手~~
這樣是什麼tamp呢?!
這作法我很有興趣,為什麼要輕、重、輕的順序壓?還有依你熟練後的速度大約是多久可以完成?

49
Origin & Roasting / Cupping Form & Cupping Evaluation
« 於: 三月 21, 2007, 03:26:13 pm »
Roast Magazine在September/October 2004那期裡,有二個表格可以Download:Cupping FormCupping Evaluation。尤其是Cupping Form這張我個人很喜歡,各種杯測常見的字彙整理得很詳盡,分類也夠清楚,在閱讀一些老外的杯測文時很好用。可以影印幾張出來,自己杯測時測到什麼,就用紅筆圈一圈,也蠻一目了然的。



50
Mano / 回覆: Do you tap the portafilter with the tamper?
« 於: 三月 21, 2007, 02:46:09 am »
我有時候敲,有時候不敲。但敲的時候多。

我目前最喜歡用的tamper是Vivace Ergo-Packer(US curve),

在Expobar(E61-style)跟LM(ridged)二種double basket上,幾乎都不會channeling(17-18g)。雖然所有文獻上都說要tap lightly敲輕一點,但是我自己用NPF檢視的結果,要敲出問題來還真的不簡單。

我不敲的情形有二種:
  • 濾器比較大,如Rancilio、Conti,用Staub tamp
  • 刻意細研磨、輕填壓

通常會敲的人,用意只在消滅第一次壓下去時濾器內緣被擠上來的粉,有一說可避免些微可察覺的burnt & ashy taste,另一說僅單純避免沖煮頭太早髒。但我個人比較在意的是,假設你用Schomer tamp(40磅算重填壓)或是台灣常見整個人撐上去的暴力壓法,多敲一次,粉餅就更緊一次,直到極限為止,這樣對許多blend來說反而容易扭曲了口感,尤其是較重烘焙的blend。

國外HB forum有相關討論

51
Miscela / single origin與blend的沖煮容錯
« 於: 三月 19, 2007, 11:34:26 pm »
我只是個自烘族玩家,很喜歡espresso,不諱言我會自己在家炒豆子有2個原因,一是生豆比熟豆便宜,二是我買不到自己喜歡的espresso blend。以前一直對台灣業者的blend有偏見,覺得在家煮不出來,就是豆子不好,反而常常自己亂炒的單品煮espresso還蠻像一回事的。後來我終於發現我這想法有一個很大的錯誤,因為:

我並不能忠實呈現店家espresso的味道,所以去質疑業者的blend品質不佳的立場很不客觀。

一個商用義式配方(commercial blend)的成形有非常複雜的背景因素,這個題目很巨大,但是就沖煮結果的層面來看,最影響像我這樣買回家煮的人,其實只有一個關鍵:『沖煮容錯率』,簡單的說就是『好煮』或『不好煮』。在這裡容錯是容誰的錯?當然是容消費者的錯。

比如說今天某某自烘咖啡店用Cimbali + Super Jolly為基礎,所研發出來的espresso blend讓我買回家來,我能不能給這包豆子相同的沖煮環境與條件,讓它忠實呈現出配方設計者所賦予的味道?

再比如說,這家店豆子一律是養豆五天,開封醒豆二小時以後,才交現場吧台使用,我買回家卻是趁著三天內就幹光了,這味道豈是店家當初設計的?煮不出來我要怪誰?

又比如說這家店在店頭現場一律是用double basket、downdose  16g、25sec、60cc的作法,我在家硬是要updose 20g,30sec只取30cc,煮出來會一樣味道才有鬼,我又怎麼說他豆子爛?

諸如此類的變數,導致於那包豆子只要出了自己店門,味道的重現度就低到一個很可憐的地步。未來的市場有沒有可能有業者,真的把commercial blend跟home espresso blend分開來設計、販售,或是一開始設計commercial blend的時候,就把沖煮容錯的因素放進去,也許都是值得業者去思考的。

我覺得single origin espresso對家用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容錯率,他不需要控制沖煮條件到太精準的地步,換句話說他有一個很明顯的沖煮區間(sweet zone,not a sweet point),而且沖煮修正(troubleshooting)的方向比較有線性,容易家用者判斷,不至於有煮出風味大差異的情況發生(當然這都還在一個設備不太差的前提下)。反觀一個blend裡不只一種豆子,豆子因為品種不同、處理法不同,造成他烘焙過程受熱狀況就有差異,不管是分烘,或是混烘,都無法(也沒必要)讓blend裡的各種豆子所需要的沖煮條件歸於一統,所以espresso blend的沖煮容錯會比單一豆子狹窄很多。光是因為豆子顆粒大小不一,從磨豆機豆槽出來的順序有先後,就足以影響每一杯espresso的表現了。一包Espresso blend也許不止一個sweet point,但是那些甜蜜點的分佈幾乎沒有理由的,就算我們擁有與業者相同的設備,也沒有業者的沖煮經驗來輔佐判斷。

還記得Chris Tacy試用GS3的報告嗎?從那一天起,我不敢亂罵哪一家賣的espresso blend爛。因為我知道,我不是Chris,我家也沒有GS3.....

52
Miscela / 從Brazil Daterra看single origin espresso
« 於: 三月 19, 2007, 07:41:17 pm »
2004年George Howell的Terroir Coffee Company™推出了Daterra Farm Espresso blend,引起美國業者側目觀望,玩家傻眼以對。隔年2005先是有Caffè FrescoEcco Caffe二家知名業者跟進,然後來自丹麥的Troels O. Poulsen又用了這支當紅的巴西豆,一舉拿下當年WBC冠軍......

到底是怎麼了?不是書上都告訴我們Espresso要用綜合豆(Blend)嗎?
標準答案我不知道,但是有三點值得注意:
  • 巴西本來就是被公認為Espresso而生的豆子,從淺焙到深焙都有他一貫溫良恭儉讓的特質
  • Espresso的世界不單是純喝straight shot而已,加奶做卡布、拿鐵,甚至做調味花式變化都是必須考慮到的,近年來一些高品質的巴西豆在黑咖啡之外的表現也很全面
  • Daterra farm種了五個品種不說,還有四種處理法,撇開烘焙手法和烘焙度的變化不要計算,排列組合也很嚇人
這樣的巴西搞Espresso,要做到『主題性』、『複雜度』、『平衡度』都兼具,對頂尖職人來說不是一件難事。

Daterra的成功例子在其他豆子會出現嗎?我個人認為有可能,只是有可能而已,不會全面地適用到所有咖啡上。我相信還有其他國家的某個產區豆子符合這樣的條件,有待發掘之後的測試。

最後我引用Chris Tacy在他舉世聞名的blog~God Shot曾提到的一段話給大家思考:
1.請用blending的眼光角度來重新審視single origin espresso
2.不要放棄所有可能性

53
General Discussion / 回覆: 2007年日本國Barista大賽揭曉!
« 於: 三月 16, 2007, 05:19:00 pm »
門脇只差宮前30分,看看其他人的分數,真的競爭太慘烈。

Zoka這幾年經營日本真是有看到,前六有二個是他們的。

頁: 1 2 3 [4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