烘焙紀綠表
Roaster L.C.
Date 0917
Bean Name: Guatemala
Roasting Profile
Beginning Weight 836g Fire 3-6
End Weight 720g Airflow 5
Loss of Weight 116g
Tem. Of Beginning 118 1th Crack 173~182
Tem. Of Returning 90
Time/Tem. Data fire Note
00:00 118 3
01:00 90
01:09 90 90/1:09 RT
02:00 104
03:00 113
04:00 120 5
05:00 127
06:00 135 6
07:00 143
08:00 152
09:00 161
10:00 170 3
10:30 174 173/10:21 , 1th CS
11:00 177
11:30 179
12:00 181 0
12:08 182 End
==========我是區隔線===================
感想:
這絕對是個難忘的經驗!
九月初時 老闆突如其來的說 "我們去比賽吧!"
對我來說,其實是滿有壓力的...
也許是老闆覺得時機差不多了
個人是從5~6年前開始玩咖啡,到學習烘豆也3年多了
其實資歷尚淺,好在有老闆一路的相挺
烘豆的知識除了從老闆那一同研究外
咖啡界前輩們的書本 更是對我獲益良多
前後也拿了杯測和烘豆的相關證書
再者 本身又是從生科領域出身的
在烘豆上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來 想嗜試一下
然而在測試不同想法的這個動作
確實是滿需要經濟支持的
所幸老闆很支持我 給了我這麼多的機會
去嗜試每一次所討論出來的想法
同時 很幸運的是
我所接觸的第一台商業用的烘豆機
竟是一台咖啡烘豆界的頂級品牌-Probat
它是一台操控性方便的機器
所以在執行每一個想法測試上
可以很精確的表現我們所想要的變因
但它也有缺點的 就是熟豆的降溫部分
烘豆心得:
剛拿到比賽用豆時,迫不及待地烘了第一鍋,
一方面觀察其豆子特性並紀錄該基本資料;
另一方面,也作為整個烘豆校正的對照組。
第一次杯測結果:
缺點-澀味,微煙味,焦味,麵包味,未熟麥草味;
優點-杏仁,焦糖,可可,奶油,些微莓果味;
總評-餘味酸甜回甘但不持久,甘甜感未下喉頭;
在此之中,也發現該豆子屬於新豆,
濕度的表現有些許的不穩定,
因此在杯測同時都會嚐到微微澀感。
所以之後在每一鍋烘豆時都會想盡辦法避免缺點,
增加優點的明亮度、甘甜度、與餘韻持久度。
原則上,更改火力以校正豆溫上升的曲率,
維持風門不破壞機器本身的負壓設計。
每次烘豆都先烘過一次其他非比賽用豆,
以維持烘豆機的操作穩定度。之後,才烘焙比賽用豆。
再來,固定烘豆的基本控制因素,
例如:進豆溫度、豆量、風門等等。
唯一改變的是火力控制,升溫以不超過6~10度/分為基準;
約在一爆前減火,烘豆時間主要抓在12分鐘上下。
最後所實驗的六鍋之中,
讓我們猶豫不決的是181與182(烘豆機相對溫度),
以客觀的評論下,兩鍋的風味表現各有千秋,表現不錯。
但在最後決定以182出場比賽,因為以COE杯測評鑑方式下,
該支在八個項目的分數較高於181,
其風味多變有層次、酸度明亮且愉悅、平衡度高、甘甜飽滿。
最後,感謝台灣國際咖啡交流協會以及歐舍咖啡,現場的志工
這次的比賽經驗,促使我們不斷地進步與成長,也收穫了很多。
最後也感謝GB5用心的咖啡-葉老闆、Kid與其他一同杯測的朋友們,
過程中不斷地討論、練習、杯測,使烘豆技術能更上層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