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presso Discussions(Public Area) > Mano

Al's Sweet Spot Rule

<< < (5/6) > >>

Elvis.J:
Brasilia,Unic,Lavazza的訓練課程中...Esp.的初設定都是從Single調整起...(且重點都落在磨豆機的調整而非填壓...)
然後看豆子...1oz甜蜜點20~30sec...之後的Double設定,2oz只需把萃取時間調到跟Single相同即可
這幾年...看到了美式聖經作風在台灣盛行...當時也被"誤導"了一些觀念...(自己也做了不少實驗...)
繞了一大圈,發現這一段路都白跑了,Pure italian style這句話隨著自己的Barista訓練中心開張,也必須被強化...
我想美式作風也會漸漸走回義大利作法的原點吧...(至少沒有一大堆矛盾...)

自家烘焙常犯的通病就是Esp. blend版本百百種...口碑好的就給它固定下來,客人的口感起伏就不會是那麼的大了...

Marco:

--- 引述: Elvis.J 於 四月 13, 2007, 03:49:56 pm ---Brasilia,Unic,Lavazza的訓練課程中...Esp.的初設定都是從Single調整起...(且重點都落在磨豆機的調整而非填壓...)

--- 引用結尾 ---
你說的就是Al's rule的精神。


--- 引述: Elvis.J 於 四月 13, 2007, 03:49:56 pm ---然後看豆子...1oz甜蜜點20~30sec...之後的Double設定,2oz只需把萃取時間調到跟Single相同即可
--- 引用結尾 ---
這部分跟Al的所希望的結果就相反了,Al希望藉由研磨的調整,讓single與double流速不同,但『盡量』喝起來差異最小。
你說的比較像是粹取時間都統一,這樣的作法我也用了好幾年,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讓single & double味道接近,但我可以接受也享受這樣的結果,因為方便又實際,一台磨豆機就夠用,像我這樣在家裡玩也很受用。


--- 引述: Elvis.J 於 四月 13, 2007, 03:49:56 pm ---這幾年...看到了美式聖經作風在台灣盛行...當時也被"誤導"了一些觀念...(自己也做了不少實驗...)
繞了一大圈,發現這一段路都白跑了,Pure italian style這句話隨著自己的Barista訓練中心開張,也必須被強化...
我想美式作風也會漸漸走回義大利作法的原點吧...(至少沒有一大堆矛盾...)

--- 引用結尾 ---
Al的概念大量源自於illy與cimbali的lab數據,應該都算很純種的吧,他自己有說This info was passed on to me by Dr. illy and his disciples, so I guess it is an Italian way of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single most respected scientific mind in the field of espresso. 您說的美式聖經不知道是指哪一本,如果是指Schomer的書,那也很義大利,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是他從義大利看回來,慢慢消化的。

我從國外論壇觀察到的現象,並沒有回頭尋根的趨勢,而是不管歐美,各地區因為資訊流通的便利,加上大量的業界交流,反而越來越有互相靠攏,互相修正的狀況,也就是沒有什麼所謂『正宗』的問題。國際上espresso的粹取概念其實很有共識,而是因為文化民情、市場需求而有所調整,同中求異的發展。

不是業者,僅個人意見。

Elvis.J:
unic技師為了要讓single跟Double盡量口味相同...在Single濾器上做了不少功夫
當時上課光single濾器講了就快20分鐘...
內容是跟填壓力量在濾器上分散,粉餅厚度,過粹水量等等相關...小弟不才上課不專心聽沒辦法講出一堆道理...
看照片比較快...相信會有人懂...


--- 引述: Marco 於 四月 13, 2007, 04:46:54 pm ---我從國外論壇觀察到的現象,並沒有回頭尋根的趨勢,而是不管歐美,各地區因為資訊流通的便利,加上大量的業界交流,反而越來越有互相靠攏,互相修正的狀況,也就是沒有什麼所謂『正宗』的問題。國際上espresso的粹取概念其實很有共識,而是因為文化民情、市場需求而有所調整,同中求異的發展。
--- 引用結尾 ---
嗯嗯...有同感...互相修正...在卡布上拉花算是吧...
以前學的卡布,奶泡是越膨越好的呢...
我在自家教材中還是把卡布跟 拉花拿鐵分的很清楚...

lawren:

--- 引述: neilpeng 於 三月 30, 2007, 08:49:16 am ---
--- 引述: afyun 於 三月 29, 2007, 11:53:30 am ---我有問題(舉手!)

我以為Al's rule是在講一杯espresso的甜蜜狀態,
同樣粉量狀況下,咖啡萃取量不同時的才有這個5cc一秒的差異。
也就是我以為,用single basket 萃取30cc為30秒的話,single basket 萃取60cc才為24秒,
double basket的[粉量]是single的兩倍,所以它的甜蜜點應該也依然是30秒。

是不是我的理解有問題?
還是Al's rule本來就把粉量差異納進去了?


--- 引用結尾 ---

我自己覺得, Al's rule延伸到double沖煮時, 因為粹取面積加倍,
應該會變成每減少(增加)一秒粹取時間, 需要增加(減低)粹取量10ml,
這樣才合理...

因此我也覺得如果直接把single沖煮的量/時間, 以Al's rule套用到double其實有奇怪之處ㄟ~~



--- 引用結尾 ---
我也覺得因為Dose增加為兩倍,所以"猜測推得"的結論跟neilpeng兄一樣耶^^?
就是Single=>30Sec/30C.C
    Double=>30Sec/60C.C
且研磨度應該用Single定位即可,因為跟Doulbe的會是一樣(這樣較省粉)
PS:從AI's rule跟上面Jim Schulman的espresso extraction space圖表推猜的
亂說請大大不要怪我,也請大大們多指導一下,因為每次都是習慣泡16g了,希望可以有個參考...

Marco:

--- 引述: lawren 於 七月 21, 2007, 05:23:23 pm ---我也覺得因為Dose增加為兩倍,所以"猜測推得"的結論跟neilpeng兄一樣耶^^?
就是Single=>30Sec/30C.C
    Double=>30Sec/60C.C
且研磨度應該用Single定位即可,因為跟Doulbe的會是一樣(這樣較省粉)
PS:從AI's rule跟上面Jim Schulman的espresso extraction space圖表推猜的
亂說請大大不要怪我,也請大大們多指導一下,因為每次都是習慣泡16g了,希望可以有個參考...

--- 引用結尾 ---
如果你希望single跟double用相同不變的刻度,那麼double的粉量就不會是single的剛好二倍。
依你說慣用16g的double,那減半的8g裝在single basket應該是流速過快的。
那樣的刻度不變想要30sec/30cc,可能要超過12g。

以上是填壓力道不變,single、double basket都是同一品牌的前提下。

導覽

[0] 文章列表

[#] 下頁

[*] 上頁

前往完整版本